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災區部落長者生活重建協力計畫

關懷部落長者 重建尊嚴生活

緣 起

民國98年8月莫拉克風災重創本分會所屬臺灣省轄區內之東部(臺東縣)、南部(嘉義縣/臺南縣/臺南市/高雄縣/屏東縣)及中部(南投縣)等7縣市災區聚落,災難搶救與災後創傷處理,及復原積極施展也面臨嚴峻挑戰。

惟囿於文化及語言因素,災民及在地社區人士皆反應長者的照顧與關懷確為缺乏。以臺東縣嘉蘭村等災區為例,部落以排灣族及魯凱族人為主,許多受災老人須透過翻譯才能溝通,若有會講母語或日語的志工協助最佳,或找當地教友協助翻譯。凸顯「在地人力」資源的養成以及跨文化議題的處理與傳承;為持續性及深入性提供部落長者生活照顧服務之重要課題。

本分會推動重建專案,自民國98年9月始著力於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賓茂村、 歷坵村為服務駐點,藉由本分會暨本會臺灣省臺東縣支會籌組工作團隊,進駐災區部落;採用「行動工作站」策略拓展長者生活重建協力方案,以培植「在地人力」植根災區長者生活照顧關懷服務,詳全文

image

99年結繩班心得報告

新店同心救難隊 劉嘉明

clip_image002新店同心救難隊每年會在三、四月份舉辦結繩班,室內課程共6天,通常是星期一至六,並在星期日進行野外課實際操作,課程內容大約有30幾種繩結及應用。今年是我第三次參加結繩班,前兩年皆因工作關係未能全程參與,今年終於全勤,也較完整瞭解各項繩結的功用。但每年課後的感受都相同一—忘記速度比學習快,因此今年結訓後仍然放一條繩索在書桌邊,隨時複習,希望不要再忘記。

室內課程主要教授繩結為主,相同繩結可能因為環境及用途不同而有不種打法,例如栓馬結就有八種打法。去年在課堂上無法瞭解為何要那麼多種打法,僅是依口訣「壓主繩穿自己」抓著繩頭方式打栓馬結。直到參加外木山橫渡活動,在海中看到蔡振龍教練將水瓶綁在魚雷浮標的繩索上,納悶繩索一端是浮標,另一端繩圈已經套在身上,是如何將水瓶綁在雷浮標的繩索上的 ? 向教練請教後才知道可以運用雙套的方式打栓馬結。若運用我原先學習抓著繩頭打栓馬結方式是無法在海中將水瓶綁在魚雷浮標的繩索上的。

去年夏天在太魯閣露營,通常將帳篷撐開的綁繩會有一片塑膠片使繩索可以單向拉緊不會鬆脫,但當天沒有帶含有塑膠片的繩索,因此臨場應變使用同樣有單向拉緊功能的布魯治克結解決問題。經過這二次經驗我想應該不會再忘記栓馬結及布魯治克結。結繩班最刺激的是野外課。人員垂降、垂升及吊掛傷患是野外訓練重點,也是實習及驗證室內所學的繩結。部分隊員會因為臨場恐懼不敢垂降,教練採鼓勵而不勉強方式進行,由隊員自行決定是否上場操作。

由於野外課具有危險性,因此劉主委在野外課集合時即表明在必要時教練會嚴厲斥責以確保隊員安全及提高警覺,先將隊員在室內課輕鬆及野外課謹慎兩種不同心情做區隔是很好的做法,希望在日後野外課能繼續提醒隊友,畢竟「安全」是所有活動及課程的共同重點。30幾種繩結,若不經常複習及運用真的很容易忘記。本課程雖然以避難及救災為出發點,但也可以運用在生活及休閒活動上,建議尚未學過的隊員皆來報名,已經上過課的隊員,也可以繼續複習。

新店同心救難隊每年會在三、四月份舉辦結繩班,室內課程共6天,通常是星期一至六,並在星期日進行野外課實際操作,課程內容大約有30幾種繩結及應用。

今年是我第三次參加結繩班,前兩年皆因工作關係未能全程參與,今年終於全勤,也較完整瞭解各項繩結的功用。但每年課後的感受都相同一—忘記速度比學習快。因此今年結訓後仍然放一條繩索在書桌邊,隨時複習,希望不要再忘記。

室內課程主要以教授繩結為主,而相同繩結可能因為環境及用途不同而有不種打法,例如栓馬結可以有八種打法。去年我在課堂上無法瞭解為何要那麼多種打法,而僅是依口訣「壓主繩穿自己」抓著繩頭方式打栓馬結。直到去年參加外木山橫渡活動,在海中看到蔡振龍教練將水瓶綁在魚雷浮標的繩索上,並納悶繩索一端是浮標,另一端繩圈已經套在身上,他是如何將水瓶綁在雷浮標的繩索上的 ? 在向他請教後才知道可以運用雙套的方式打栓馬結。若運用我原先學習抓著繩頭打栓馬結方式是無法在海中將水瓶綁在魚雷浮標的繩索上的。

另一個例子是去年夏天在太魯閣露營,通常將帳篷撐開的綁繩會有一片塑膠片使繩索可以單向拉緊不會鬆脫,但當天沒有帶到含有塑膠片的繩索,因此臨場應變是使用同樣有單向拉緊功能的布魯治克結解決問題。經過這二次經驗我想我應該不會再忘記栓馬結及布魯治克結。

結繩班最刺激的是野外課。人員垂降、垂升及吊掛傷患是野外課訓練重點,也是實習及驗證室內課所學的繩結。而部分隊員會因為臨場恐懼而不敢垂降,教練皆採鼓勵而不勉強方式進行,由隊員自行決定是否上場操作。

由於野外課具有危險性,因此劉主委在野外課集合時即表明在必要時教練會嚴厲斥責以確保隊員安全及提高警覺,先將隊員在室內課輕鬆及野外課謹慎兩種不同心情做區隔是很好的做法,希望在日後野外課能繼續提醒隊友,畢竟「安全」是所有活動及課程的共同重點。

30幾種繩結,若不經常複習及運用真的很容易忘記。本課程雖然以避難及救災為出發點,但也可以運用在生活及休閒活動上,建議尚未學過的隊員皆來報名,已經上過課的隊員,也可以繼續複習。

image 

clip_image002[5]

clip_image002[7]

急救訓練

多一分預防。少一分損失。保護身體。多一點學習。少一點傷害。珍惜生命。

本分會持續推動急救訓練,除定期開設急救員、駕駛人員急救訓練外,為培育儲備更多急救人才 ,還開辦高級急救員班及急救教練班;針對社區民眾能學習安全急救知識,更積極於社區推廣CPR宣導,促進社區安全。 為使急救訓練能深根社區、永續推廣,在本分會急救教團的積極開拓下,與臺北市中正區社區大學共同合作下,使急救訓練課程列為社區大學常態性班別,讓更多社區民眾能學習到更完整且實用的急救常識。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2[4]

clip_image002[6]clip_image002[8]

clip_image002[10]

急救教學甘苦談

急救教練團 吳榮宗

clip_image002

每當收到省分會傳來授課的訊息時,坦白說真的憂喜參半,喜的是有服務的機會,憂的是要到處找教練來授課。為什麼找教練是一件痛苦的工作呢?因為對方要求授課的時間總是在一般的上班時間,而我們教練團的成員並不多,教練們又大多是一般的上班族,所以在時間的調配上真的是有困難。

目前省分會急救教練團的團務除了開辦一般的各級急救員班外,最主要的工作還是針對一般民眾推廣心肺復甦術的認識,所以受訓的事業單位都不同,上課的狀況千變萬化。有些是本來就對急救有概念,體認到CPR是一項對自己和身邊的親友非常重要的技術及知識;有些則是因為工作上的需要被逼參加,當然心裡就已排斥這種課程,所以如何讓這類民眾在上課中產生興趣,進而體認到急救的重要,這就是授課教練最大的考驗了。

目前一般就授課單位以各級學校居多,尤其臺北市教育局規定CPR為學校教職員及學生必須學習之技能;大家一定以為老師的學習力應該是比較高的?其實並不然!也許是老師們真的很忙,也或許是每一年都有上過,所以上課時大概有1/3的老師會抱著作業來改,1/3做自己的事,就剩1/3會認真的聽講及練習。

反倒是學生因為還會聽老師的話,課程又是新奇的教練,所以上課的學習態度還算不錯,當然還是會有一些令人頭痛學生。最常看到的是睡覺,不是打瞌睡喔!是直接就趴在桌上睡;老師也不見得會去叫醒他,剛遇到這種情況時真的很難接受,記得有次在一所私立高中上課,是下午第一節課,大家的精神不是很好,開始上課時有一位同學還趴在桌上睡,老師過去輕輕地叫他,誰知道他起床氣那麼大,站起來直接將課桌椅推倒,然後就走出教室再也沒出現,身為教練的我也只能氣定神閑的講一個笑話,當作沒這一回事繼續上課!事後跟老師閒聊才知道這種情形並不少見,所以教練們要心臟堅強一點,才不會被這些小朋友嚇到呢!

clip_image002[5]clip_image002[7]

當然也會有有趣的單位上課,那就是市立殯儀館;直覺上「殯儀館」有需要學這個技能?用得到嗎?而真的到第二殯儀館上課時,才覺得平時到此地方就是帶著哀傷的情緒來參加葬禮,這次卻不是,好像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殯儀館除了停屍間、禮堂及火化室以外,還有哪裡可以上課啊?該不會找什麼廳來上課吧!不過事實證明是我這傻蛋想太多了,原來殯儀館裡面可大得很,教室隔音也很好,一點也不會被外面的儀式所干擾。雖然一直在推廣一般民眾CPR的教學工作,有時一天要教好幾場,說不累、不煩是騙人的。尤其是明明授課教練教的很認真也很明白,但學員卻不用心聽講,別人操作練習時也不願意認真看,等輪到他操作練習時什麼都不會,就必須從頭再講一遍,挫折感真的有點大。但每每在上課時聽到學員分享他見到親友因為及早獲得CPR的救援,再次享受到生命的愉悅,頓時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多麼的有意義。尤其是有次在某國中上完課,一位同學跑來說,她就是因為鄰居會CPR及異物梗塞的處理而救活她時,就想,哪怕每場次只有一位學員學會這項技術,只要因為這樣而救活一個人,那這麼多的教練投入這項工作就值得了!更何況或許哪一天我們自己就被教過的學員救起來也說不定,畢竟自己對CPR再熟練可也不能對自己操作,您說是吧!

image

照顧服務員訓練

 

關心。有心。照護真心。耐心。善心。服務用心。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2[4]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不斷增加,鑑於長期照顧人力需求日益增加;本分會為協助臺北市及臺北縣政府提升照顧服務產業,促進二度就業機會,每年定期舉辦3~4期照顧服務員訓練。更為強化服務員服務品質及技能,還辦理照顧服務員實務研討會及在職訓練,透過專題講座、實務研討、經驗分享及分組演練等互動方式,提供照顧服務員在職訓練與照顧新知交流的平台,以營造老人尊嚴、安全、健康照護的生活。

clip_image002[8]clip_image002[6]

水上救生訓練介紹

惡水無情。人間有愛。有你就有希望。看得到。做得到。水中蛟龍圓救生

clip_image002[6]clip_image002[9]

為防範及減免水上意外事故,本分會仍積極辦理各項水上救生訓練及辦理水上救生繼續教育,培訓更多水上救生員及教練,開拓水上救生服務領域,減免每年因溺水事故造成的生命損失。另外,藉由培力過程招募救難隊員,補充救災救難組織人力,擴大救災能量及每年夏日水域義務值勤之人力,期能動員更多救災人力隨時投入備災、救災工作。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2[11]

clip_image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