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志工實習心得

臺北大學社工三 陳怡菁

「早安~!」是每個來中正老人服務中心的長者踏進大門的第一句話,這份朝氣總是讓我感到無比的溫暖。在中心常常看到長者們四處走動,他們總是帶著微笑、滿足的樣子與中心的人員互動,就像是把這裡當做第二個家ㄧ樣。實習前並沒有預設到這樣的景象,後來發現他們不是來做志工,就是參與社團活動,日文課、電腦課、打鼓隊…等等的活動,這些活動增加了他們和社會的互動。所有項目中最讓我驚艷的是中心的打鼓隊即將前往捷克進行文化交流,這不僅僅肯定了這些長者們的能力,更是對老人中心的一大激勵。此外,老人中心對於輔導社區工作的發展也是不遺餘力。透過這個方式提供社區中的長者更縝密的安全網,也讓我看到資源網絡連結的力量。看著社工員們的熱情與專業,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實務操作和專業理論是可以相互運用學習的。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2[5]

 

面對的態度

臺北大學社工三葉庭均

覺得在社工界最重要的就是態度。之前,我總認為社工所觸所及的皆是社會的黑暗面,這樣的想法讓我害怕去看見所謂的”真實面”,因為我怕我會對社會失望,對這個世界失望。但是老人中心的社工員們帶給我的經驗卻與我原有的思考相當的不同,社工員們能夠樂觀開朗的面對我所懼怕的那一面,這樣的堅毅打破了我既有的認知,我從來沒想過這樣一個知名的社會福利機構能夠帶給我那麼不一樣的感官,親切的指導與態度,輕鬆卻不放鬆、堅持卻不嚴肅,我在這裡看到了我所追求的態度,當我前去家訪,實際去面對我從前害怕的角落時,我發現我再也不會蒙上雙眼,假裝自己從未看見,我看故我在,當我不再害怕的那刻時我知道我得到了目前實習生活裡的第一個禮物,那就是勇於面對的態度。

中正老人服務中心

中正老人服務中心
博愛路老人服務暨保健中心賡續受臺北市政府局委辦「臺北市中正老人服務中心」,主要服務為推動以長者需求評估機制為基礎的個別化、在地化的老人照顧服務。且結盟社區資源,深入各里植根社區健康照護互助網絡外展服務,以落實福利社區化;以永續經營及開拓老人服務據點,營造老人尊嚴、安全、快樂的優質生活。促進專業成長,提升服務品質與督導績效。
我們的服務
  • §老人社會參與及福利諮詢:中心現有會員148人,開辦14個文康休閒社團有英、日文、韻律、氣功、瑜珈、中醫保健、客家歌謠等班別,還開發「銀髮族電腦培訓班」2班,長者參與踴躍。
  • §社區志願服務開發與運用
  • §社區照顧服務
  • §社區資源整合與連結:定期辦理中正區獨居長者聯繫會議,建構社區照顧獨居長者網絡地圖。
  • §社區福利宣導服務與交流活動積極參與社區創意活動,加強提供長者社會福利宣導;並且透過交流觀摩活動,提升服務品質與多元化。
clip_image002[4]clip_image002[6]
clip_image002[8]clip_image002[10]
詳全文

因為有你,獨居長者不孤獨

中正老人服務中心 社工員。林庭聿

「林阿姨又跌倒了,我們先幫他換了走道電燈,她上下樓不便請老師幫他找有電梯或樓層低的房子……」、「高奶奶的身體復原了….」、「楊伯伯作息規律、很會做菜,和志工聊了很多……」

 

這是老人中心工作人員每天和志工的對話,透過志工的回報和記錄,我們得知長者的近況,分享了長者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一旦發現長者有異狀,我們能夠即時提供必要之處理。

目前在中正老人服務中心服務的紅十字會居家志工及老人中心志工約有50位,每個月為175位獨居長者提供電話問安、關懷訪視、陪同就醫、活動支援。對長者而言,問安與訪視不只是單純的關心及訊息傳達,幾年下來志工們與長者們早已建立深厚的情誼,習慣在固定日子接到志工的問候,如果要外出也會先打電話到中心報平安,對於一些家庭成員關係疏離、社會參與較少的長者而言,志工關心更勝家人。此外,部份志工本身就是居家服務員,因為有實際照顧長者經驗,在訪視與問安過程遇到問題時更能隨機應變、即時協助。

除了關懷訪視與電話問安,少數環境惡臭髒亂又苦無打掃人力或需有人陪伴就醫的獨居老人,志工也會介入協助。在許多中正區的關懷長者活動中也都能看到志工們的身影,例如,獨居送餐公益活動、居家安全改善訪視、寒冬送暖活動,志工隊幾乎是全體動員。感謝居家志工及老人中心志工們,多年來在百忙中抽空關懷中正區的獨居長者,他們的熱忱與愛心不但讓受服務的長者倍感溫馨,也在社區中綿延。

clip_image002[4]clip_image002[6]

有愛無礙‧滿載希望

中正老人服務中心 社工員林芷芳

您能想像獨居長者和心智障礙者一起活動的畫面嗎?真的很溫馨感人……

看似社會邊緣上的兩個群體,因著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臺灣省分會中正老人服務中心與臺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的專案合作串起這樣的機會,將兩邊繫在一起。希望透過此合作方式能夠幫助心智障礙者走入社區、走進人群,也協助獨居長者能夠充權、自我肯定、再度回饋。看到長者臉上的笑容,真的很滿足。因為有人陪伴、有人聊天,或者能夠將自己的專長加以運用,變成與心智障礙者互動的橋梁,本來平淡的日子都熱鬧了起來,雖然每個月只有一次的碰面,已經讓彼此投入其中,念念不忘了,看到心智障礙者在聯絡本上,為此次活動的註記,是開心、是喜歡,真的表示我們做對了!!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2[4]

我在中正老人中心

志工&會員陳淑貞

中正區是我的出生地,而中正老人中心是我有心回饋而來當志工的地方。做獨居長者電話問安十年來,長期和長者閒聊之間培養了深厚的感情。這些長者也一起參加中心的春秋季旅遊,玩得很開心。老人中心也是我吸收知識、身心健康快樂的園地,在中心的各項課程社團,只要時間安排得當有體力,我就會參加。歡樂歌唱班吳老師會在課堂上講一些老人健康保健愉快生活的秘訣,而歌唱班同學阿嬷都上日本教育,老師特別教一些日本歌,讓我這沒學過日文的人也會唱很多日文歌曲。 肢體舞蹈班林老師對舞蹈的編排和教學讓老人家在外參加表演得過無數獎牌,也讓我身體變得柔軟許多。手藝班,拼布及串珠,做出了許多成就感,也送了許多親朋好友。英文班,讓我找回許多忘記的英文句子。老人中心的工作人員和藹可親又熱情,讓我受益良多,充實了我步入老年的許多日子,只有感恩再感恩。

clip_image002
獨居長者寒冬送暖

clip_image002[4]
郊遊踏青舒暢身心

clip_image002[6]
參加中心社團

臺北中正安全社區計畫

 

安全。健康。福利

緣 起

clip_image002[6]民國88年12月在中正區公所區長與衛生所所長大力推介下,本分會承辦『臺北市中正區社區健康營造中心』,並於次年2月25日在社區夥伴共同描繪『健康福利在中正』的願景中正式掛牌揭幕,迄今已形成綿密而能永續經營的社區健康互助網絡,攜手建構『安全社區與健康城市』。針對『社區需求』,推動『學習團體』的賦權能量,建置『人力互補』及『資源共享』的『合作夥伴』關係。另外於健康促進策略方面,發展『健康飲食與運動、災害防救、環境保護、長期照護、心理衛生、菸害防治、防疫、社區安全』等主要議題;從『播種、萌芽、發展』的階段,結盟社區資源出錢、出力,用心『深耕社區』。

民國95年11月13日強化社區健康營造組織架構,成立『臺北市中正區安全社區暨健康城市推動委員會』,賡續結合跨領域社區團隊,啟動中正『安全社區』推廣計畫。藉茲建置『社區傷害監測』應用機制,激勵社區民眾自主參與,落實社區事故傷害防制議題的推動與改善。期能提升民眾安全促進知能,降低事故傷害的發生,共同建立安全、健康的支持性環境。民國96年12月2日獲取全體與會推動委員ㄧ致決議,為有效施展組織的運作更名為『臺北市中正區社區安全健康促進會』,俾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健康城市發展趨勢,積極創造21世紀『全民健康』(Health  for All)的理想。

並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安全推廣協進中心(WHO Collaborating Center on Community Safety Promotion)訂定之安全社區六大指標,積極推動『安全社區暨健康城市』發展計畫。民國97年9月17日通過亞洲區安全社區認證中心的實地評鑑,獲評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安全推廣協進中心(WHO CCCSP)六大指標之要求,而成為第146個國際安全社區網絡成員。『臺北市中正區國際安全社區』的認證,不是計畫的結束,而是承諾中正區將依循「安全社區」六大指標,應用社區事故傷害監測評估機制,針對高危險群和環境之社區需求,有效的推展社區安全促進計畫,降低社區事故傷害的發生,並持續參與國內和國際的安全社區組織,以達到永續推動安全社區之目標,詳全文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災區部落長者生活重建協力計畫

關懷部落長者 重建尊嚴生活

緣 起

民國98年8月莫拉克風災重創本分會所屬臺灣省轄區內之東部(臺東縣)、南部(嘉義縣/臺南縣/臺南市/高雄縣/屏東縣)及中部(南投縣)等7縣市災區聚落,災難搶救與災後創傷處理,及復原積極施展也面臨嚴峻挑戰。

惟囿於文化及語言因素,災民及在地社區人士皆反應長者的照顧與關懷確為缺乏。以臺東縣嘉蘭村等災區為例,部落以排灣族及魯凱族人為主,許多受災老人須透過翻譯才能溝通,若有會講母語或日語的志工協助最佳,或找當地教友協助翻譯。凸顯「在地人力」資源的養成以及跨文化議題的處理與傳承;為持續性及深入性提供部落長者生活照顧服務之重要課題。

本分會推動重建專案,自民國98年9月始著力於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賓茂村、 歷坵村為服務駐點,藉由本分會暨本會臺灣省臺東縣支會籌組工作團隊,進駐災區部落;採用「行動工作站」策略拓展長者生活重建協力方案,以培植「在地人力」植根災區長者生活照顧關懷服務,詳全文

image

99年結繩班心得報告

新店同心救難隊 劉嘉明

clip_image002新店同心救難隊每年會在三、四月份舉辦結繩班,室內課程共6天,通常是星期一至六,並在星期日進行野外課實際操作,課程內容大約有30幾種繩結及應用。今年是我第三次參加結繩班,前兩年皆因工作關係未能全程參與,今年終於全勤,也較完整瞭解各項繩結的功用。但每年課後的感受都相同一—忘記速度比學習快,因此今年結訓後仍然放一條繩索在書桌邊,隨時複習,希望不要再忘記。

室內課程主要教授繩結為主,相同繩結可能因為環境及用途不同而有不種打法,例如栓馬結就有八種打法。去年在課堂上無法瞭解為何要那麼多種打法,僅是依口訣「壓主繩穿自己」抓著繩頭方式打栓馬結。直到參加外木山橫渡活動,在海中看到蔡振龍教練將水瓶綁在魚雷浮標的繩索上,納悶繩索一端是浮標,另一端繩圈已經套在身上,是如何將水瓶綁在雷浮標的繩索上的 ? 向教練請教後才知道可以運用雙套的方式打栓馬結。若運用我原先學習抓著繩頭打栓馬結方式是無法在海中將水瓶綁在魚雷浮標的繩索上的。

去年夏天在太魯閣露營,通常將帳篷撐開的綁繩會有一片塑膠片使繩索可以單向拉緊不會鬆脫,但當天沒有帶含有塑膠片的繩索,因此臨場應變使用同樣有單向拉緊功能的布魯治克結解決問題。經過這二次經驗我想應該不會再忘記栓馬結及布魯治克結。結繩班最刺激的是野外課。人員垂降、垂升及吊掛傷患是野外訓練重點,也是實習及驗證室內所學的繩結。部分隊員會因為臨場恐懼不敢垂降,教練採鼓勵而不勉強方式進行,由隊員自行決定是否上場操作。

由於野外課具有危險性,因此劉主委在野外課集合時即表明在必要時教練會嚴厲斥責以確保隊員安全及提高警覺,先將隊員在室內課輕鬆及野外課謹慎兩種不同心情做區隔是很好的做法,希望在日後野外課能繼續提醒隊友,畢竟「安全」是所有活動及課程的共同重點。30幾種繩結,若不經常複習及運用真的很容易忘記。本課程雖然以避難及救災為出發點,但也可以運用在生活及休閒活動上,建議尚未學過的隊員皆來報名,已經上過課的隊員,也可以繼續複習。

新店同心救難隊每年會在三、四月份舉辦結繩班,室內課程共6天,通常是星期一至六,並在星期日進行野外課實際操作,課程內容大約有30幾種繩結及應用。

今年是我第三次參加結繩班,前兩年皆因工作關係未能全程參與,今年終於全勤,也較完整瞭解各項繩結的功用。但每年課後的感受都相同一—忘記速度比學習快。因此今年結訓後仍然放一條繩索在書桌邊,隨時複習,希望不要再忘記。

室內課程主要以教授繩結為主,而相同繩結可能因為環境及用途不同而有不種打法,例如栓馬結可以有八種打法。去年我在課堂上無法瞭解為何要那麼多種打法,而僅是依口訣「壓主繩穿自己」抓著繩頭方式打栓馬結。直到去年參加外木山橫渡活動,在海中看到蔡振龍教練將水瓶綁在魚雷浮標的繩索上,並納悶繩索一端是浮標,另一端繩圈已經套在身上,他是如何將水瓶綁在雷浮標的繩索上的 ? 在向他請教後才知道可以運用雙套的方式打栓馬結。若運用我原先學習抓著繩頭打栓馬結方式是無法在海中將水瓶綁在魚雷浮標的繩索上的。

另一個例子是去年夏天在太魯閣露營,通常將帳篷撐開的綁繩會有一片塑膠片使繩索可以單向拉緊不會鬆脫,但當天沒有帶到含有塑膠片的繩索,因此臨場應變是使用同樣有單向拉緊功能的布魯治克結解決問題。經過這二次經驗我想我應該不會再忘記栓馬結及布魯治克結。

結繩班最刺激的是野外課。人員垂降、垂升及吊掛傷患是野外課訓練重點,也是實習及驗證室內課所學的繩結。而部分隊員會因為臨場恐懼而不敢垂降,教練皆採鼓勵而不勉強方式進行,由隊員自行決定是否上場操作。

由於野外課具有危險性,因此劉主委在野外課集合時即表明在必要時教練會嚴厲斥責以確保隊員安全及提高警覺,先將隊員在室內課輕鬆及野外課謹慎兩種不同心情做區隔是很好的做法,希望在日後野外課能繼續提醒隊友,畢竟「安全」是所有活動及課程的共同重點。

30幾種繩結,若不經常複習及運用真的很容易忘記。本課程雖然以避難及救災為出發點,但也可以運用在生活及休閒活動上,建議尚未學過的隊員皆來報名,已經上過課的隊員,也可以繼續複習。

image 

clip_image002[5]

clip_image002[7]

急救訓練

多一分預防。少一分損失。保護身體。多一點學習。少一點傷害。珍惜生命。

本分會持續推動急救訓練,除定期開設急救員、駕駛人員急救訓練外,為培育儲備更多急救人才 ,還開辦高級急救員班及急救教練班;針對社區民眾能學習安全急救知識,更積極於社區推廣CPR宣導,促進社區安全。 為使急救訓練能深根社區、永續推廣,在本分會急救教團的積極開拓下,與臺北市中正區社區大學共同合作下,使急救訓練課程列為社區大學常態性班別,讓更多社區民眾能學習到更完整且實用的急救常識。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2[4]

clip_image002[6]clip_image002[8]

clip_image002[10]

急救教學甘苦談

急救教練團 吳榮宗

clip_image002

每當收到省分會傳來授課的訊息時,坦白說真的憂喜參半,喜的是有服務的機會,憂的是要到處找教練來授課。為什麼找教練是一件痛苦的工作呢?因為對方要求授課的時間總是在一般的上班時間,而我們教練團的成員並不多,教練們又大多是一般的上班族,所以在時間的調配上真的是有困難。

目前省分會急救教練團的團務除了開辦一般的各級急救員班外,最主要的工作還是針對一般民眾推廣心肺復甦術的認識,所以受訓的事業單位都不同,上課的狀況千變萬化。有些是本來就對急救有概念,體認到CPR是一項對自己和身邊的親友非常重要的技術及知識;有些則是因為工作上的需要被逼參加,當然心裡就已排斥這種課程,所以如何讓這類民眾在上課中產生興趣,進而體認到急救的重要,這就是授課教練最大的考驗了。

目前一般就授課單位以各級學校居多,尤其臺北市教育局規定CPR為學校教職員及學生必須學習之技能;大家一定以為老師的學習力應該是比較高的?其實並不然!也許是老師們真的很忙,也或許是每一年都有上過,所以上課時大概有1/3的老師會抱著作業來改,1/3做自己的事,就剩1/3會認真的聽講及練習。

反倒是學生因為還會聽老師的話,課程又是新奇的教練,所以上課的學習態度還算不錯,當然還是會有一些令人頭痛學生。最常看到的是睡覺,不是打瞌睡喔!是直接就趴在桌上睡;老師也不見得會去叫醒他,剛遇到這種情況時真的很難接受,記得有次在一所私立高中上課,是下午第一節課,大家的精神不是很好,開始上課時有一位同學還趴在桌上睡,老師過去輕輕地叫他,誰知道他起床氣那麼大,站起來直接將課桌椅推倒,然後就走出教室再也沒出現,身為教練的我也只能氣定神閑的講一個笑話,當作沒這一回事繼續上課!事後跟老師閒聊才知道這種情形並不少見,所以教練們要心臟堅強一點,才不會被這些小朋友嚇到呢!

clip_image002[5]clip_image002[7]

當然也會有有趣的單位上課,那就是市立殯儀館;直覺上「殯儀館」有需要學這個技能?用得到嗎?而真的到第二殯儀館上課時,才覺得平時到此地方就是帶著哀傷的情緒來參加葬禮,這次卻不是,好像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殯儀館除了停屍間、禮堂及火化室以外,還有哪裡可以上課啊?該不會找什麼廳來上課吧!不過事實證明是我這傻蛋想太多了,原來殯儀館裡面可大得很,教室隔音也很好,一點也不會被外面的儀式所干擾。雖然一直在推廣一般民眾CPR的教學工作,有時一天要教好幾場,說不累、不煩是騙人的。尤其是明明授課教練教的很認真也很明白,但學員卻不用心聽講,別人操作練習時也不願意認真看,等輪到他操作練習時什麼都不會,就必須從頭再講一遍,挫折感真的有點大。但每每在上課時聽到學員分享他見到親友因為及早獲得CPR的救援,再次享受到生命的愉悅,頓時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多麼的有意義。尤其是有次在某國中上完課,一位同學跑來說,她就是因為鄰居會CPR及異物梗塞的處理而救活她時,就想,哪怕每場次只有一位學員學會這項技術,只要因為這樣而救活一個人,那這麼多的教練投入這項工作就值得了!更何況或許哪一天我們自己就被教過的學員救起來也說不定,畢竟自己對CPR再熟練可也不能對自己操作,您說是吧!

image

照顧服務員訓練

 

關心。有心。照護真心。耐心。善心。服務用心。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2[4]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不斷增加,鑑於長期照顧人力需求日益增加;本分會為協助臺北市及臺北縣政府提升照顧服務產業,促進二度就業機會,每年定期舉辦3~4期照顧服務員訓練。更為強化服務員服務品質及技能,還辦理照顧服務員實務研討會及在職訓練,透過專題講座、實務研討、經驗分享及分組演練等互動方式,提供照顧服務員在職訓練與照顧新知交流的平台,以營造老人尊嚴、安全、健康照護的生活。

clip_image002[8]clip_image002[6]

水上救生訓練介紹

惡水無情。人間有愛。有你就有希望。看得到。做得到。水中蛟龍圓救生

clip_image002[6]clip_image002[9]

為防範及減免水上意外事故,本分會仍積極辦理各項水上救生訓練及辦理水上救生繼續教育,培訓更多水上救生員及教練,開拓水上救生服務領域,減免每年因溺水事故造成的生命損失。另外,藉由培力過程招募救難隊員,補充救災救難組織人力,擴大救災能量及每年夏日水域義務值勤之人力,期能動員更多救災人力隨時投入備災、救災工作。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2[11]

clip_image002[13]